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了,感觉发生的一切就像在昨天,萦绕在心头,挥也挥不去。总想写点什么,关于父亲的事情,一直酝酿着,却总是提不起笔来,真有“万般滋味在心头”的感觉。
我们是外来户。听父亲说,是爷爷用担子把他和大爹从大山的那一边挑过来的,翻山越岭,一边挑着孩子,一边买着小货(在当时叫货郎),很后在四面环山,碧绿清翠,流水潺潺的西塬大地上落户了。不曾想,一落户就成了大户人家,我兄弟姐妹共计八人,而这一切都要靠父亲的一双大手支撑着,才使这个家庭越来越兴旺发达。
父亲干过好多事。给地主家放过牛,做过麦客,当过大队的支书,公社农机站的站长,也榨过油卖过油。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全家的生计,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就到县城开烟酒小卖部,供养着全家的生活,还有我的上学。当时,我刚上初一,是全家很小的孩子,从那个时候开始,父亲的形象慢慢地清晰起来。
初二的时候,学校要召开家长会,父亲来了,当他听到我的表现后甚是高兴。校长在大会上表扬我之后,让父亲谈自己作为家长的经验,父亲竟然滔滔不绝起来,这让我很是惊讶,大意是孩子的优秀不仅是家长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老师培养的好,父亲的发言,引起了老师和家长的阵阵掌声,这时,父亲深情地看了我一眼,浓浓的粗眉下的那双重得很深的大眼睛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希翼,那眼神就像巨手一样推我继续前行。初三那年,三姐在高考中落榜了,全家人都沉浸在痛恨惋惜之中,父亲说:“没事,什么事都想开些,人这辈子,道路多了,这一条不通,还可以走其他的路!”很后,他的眼光又瞧向了我,那目光好犀利,又充满了期待,充满了渴望,那种眼神让我一辈子也忘不掉的。当时我就暗下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全市第五名的成绩考入师范学校,再回头看时,父亲的眼睛又显得那么深邃。
一晃三年过去了,我被分配到乡镇中学任教,当上了一名语文教师,父亲还在经营着自己的小商店,几经周折,铁皮房式的小卖部变成了可以自由选择的小超市,每天早晨6:30开门,晚上9:30关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由于父亲性情温和,服务周到,大家都热情地称呼他为“老周”。有一次,一位和父亲年龄相仿的老年人,衣着朴素,沧桑的脸额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他说,这是老周的商店吗?我说是,他接着说:“老周是一位好同志,一位好领导,在他当大队支书的时候,特别能干,还帮助过我呢……”此时我感觉浑身暖烘烘,为有这样一个父亲而感到自豪,帮助别人,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我以后也慢慢地变成了一位热心肠的人,竟然为了帮助别人,组织同学包车回家,把自己的行李放在宿舍,自己却坐车回来了,虽然有些失意,却让同学们心里很温暖。这就是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子女们,助人为乐也是人间的一种真情。
在学校旁边的绿荫小道上,夕阳的余晖还泼晒在大地上,父亲郑重其事地说:“孩子,婚姻之事是人一辈子的大事,你现在已经出现了偏差,那女孩虽然工作好,但她并不适合你,你好好考虑一下吧!”父亲的眼睛充满了无奈之色,还有一丝急切。我深深地点了点头。事实证明,父亲的谈话是正确的。那女的嫁到一家,不到一年时间,因为对公婆不好,还动手动脚,就离婚了。有时,这岁月浸透的沧桑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我三十七岁时,事业上正是辉煌时期,得了重病,需去北京做手术。手术很是成功,但是心结总是打不开的。心情很是郁闷,言语很少,性情暴躁,父亲已是闲赋在家,用深情的眼光看着我,毅然对我说:“到老家去,那里空气好!环境也不吵杂。”父亲那年已是七十八岁的老人了,但精神矍铄,走起路还是很稳的。在乡间的小路上,绿油油的草地,田地里高高的玉米杆,清清的溪水,牛羊的叫声,我和父亲徜徉在路上,让我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心也大了起来,气也顺了好多。
父亲的咳嗽声越来越厉害了,身体已大不如以前了。父亲晚年住在三哥家里,我们兄弟姐妹经常去看他,他的话越来越少了,有时微眯着双眼。他喜欢听秦腔,却不知不觉地就睡着了。老人怕摔,有一次起床他爬起来关窗户时,不小心摔倒了,是粗轮骨粉碎性骨折,虽然做了手术,父亲却靠一双架子支撑着他行走。他这一摔,身体越来越差,各种疾病接踵而至。糖尿病,高血压,心律紊乱,肺部感染,病魔侵袭着他的身体,在病房里,白色的灯光照射着白色的墙壁,还有白色的床单,父亲的气很喘,他用黯淡的眼光看着我,那眼光充满了对生的渴求,他努力地睁着,很快他的眼皮又微微下垂下去,他吃力地说:“你们都好好的,团团结结的,这是他很大的希望。”我们把他送到老家院子里时,他突然张开了双眼,嘴角触动了一下,安详的走了。
父亲走了,但是他的话经常牵绕在耳边:“做人不要太急躁,要有涵养!”“话有三说,巧者为妙。”“父亲心在儿女上,儿女心在石头上。”“有些事急不得,事是急不来的,事情是做出来的!”
我已成父亲,越来越觉得父亲的不易,越来越觉得父亲的伟大,心胸的宽广。当孩子不听话时,就感觉父亲的眼睛盯着着我:“无论多大的坎,你会迈过去的!”
父亲的经历就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需要我们一辈子去读,去体会。
愿父亲在地下安息!
我们会好好的!
作者简介:周银德,男,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
郑州正规的癫痫医院哪里看癫痫好全国那个地方看癫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