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情感故事 > 正文

历代皇帝后宫15篇推荐

来源: 文学阅读网 时间:2023-12-25
1、上官婉儿:管不住自己的欲望历代皇帝后宫 2、史书上记载的皇帝与生母真实乱伦历代皇帝后宫 3、历史上很多欲求的女性:胡承华历代皇帝后宫 4、中国历史上很荒淫的皇后历代皇帝后宫 5、从“生育工具”熬成太皇太后的传奇丑女历代皇帝后宫 6、中国古代十大痴情帝王历代皇帝后宫 7、为唐太宗殉情的绝世才女历代皇帝后宫 8、孙权洗面筋历代皇帝后宫 9、慈禧太后:深宫如何发泄情欲历代皇帝后宫 10、明成祖朱棣不顾“天怒人怨” 迁都北京之谜(图)历代皇帝后宫 11、风流妇人小周后历代皇帝后宫 12、太子李建成:被弟弟扭曲的准皇帝历代皇帝后宫 13、秋猎教子历代皇帝后宫 14、中国古代的十大幸运帝王历代皇帝后宫 15、刘邦八个儿子的命运历代皇帝后宫 点击显示更多(15) 点击隐藏列表第1个、上官婉儿:管不住自己的欲望

上官婉儿: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祖父被杀,上官婉儿被配没掖廷。她聪敏异常,后武则天让其掌管宫中诏命,参决政务,权势日盛。705年,唐中宗复位,拜上官婉儿为昭容。上官婉儿与武三思成婚,私生活复杂,并先后与唐中宗、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不同的利益集团相结合,其权势所至,甚至酿成多次宫廷政变,左右皇帝的废立。710年,在韦后与安乐公主的弑君政变之后,上官婉儿亦被诛。其诗文集22卷不存,仅余见于《全唐诗》中。

那个很先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先人真乃神人也。小有才华的女人向来压抑,没有什么好命,黛玉、宝钗就是明证;极有才华的女人一旦混出头来了,就根本不能指望她们过良家妇女的生活,“不疯魔,不成活”就是此意。

很抱歉,我要打击一批让人高山仰止的女人了。比如被爱因斯坦赞扬“人格高尚”的居里夫人,在丈夫死后就做了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那些愤愤不平的抗议者在她楼下扔石头示威,差点让她领不了第二次诺贝尔奖。著名女诗人乔治桑,嫁给杜德望男爵后,就没有停止过一次又一次的外遇,还和肖邦、缪塞、巴尔扎克、李斯特、福楼拜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波伏瓦尽管和萨特有着为人称羡的终生爱情伴侣关系,可她不仅有自己的情夫,还和丈夫共同分享一个女人;美国20世纪很出色的女诗人之一的伊丽莎白·毕晓普也是双性恋,而且五个恋人里就有两个为她而自杀了……男人成功千姿百态,女人成功势必是拼了老命闯出来的,一旦登陆,前面才能捞到一个情欲放纵的大好山河,风流不让须眉。

很难评价其是是非非,反正这些女人的身体也就是她们的理论,她们就不怕别人骂了。在中国历代也不乏这样的女人,只不过往往她们的光辉事迹更多地和宫闱争斗挂上钩。很早听说这个上官婉儿的名字,是在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女帝奇英传》里。那时年幼,一部烂书就让我爱上这个玉洁冰清、美丽多情、才华横溢的奇女子。多少年后,才知道,此姝固是有才华,却是奸诈阴险,人尽可夫,玩弄权术于股掌之上。

上官婉儿的祖父是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一同当了奴隶。十四岁的上官婉儿曾被武则天召见宫中,当场命题,她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且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让其掌管宫中诏命。十九岁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慢说文武百官,就是武后的儿子唐中宗也得看她几分面子。

虽身为唐中宗的昭仪(妃子的封号之一),但上官婉儿与大权在握的武三思私通,也是公开的秘密。而且,她又迷上了美少年崔湜,不时把崔湜召进宫中。这就激起了她和太平公主的爱恨情仇。上官婉儿投入到韦后的势力地图中,并把武三思也拉了过来。太子李重俊实在看不过他们权势熏天了,派兵杀了武三思父子。上官婉儿设计让皇帝杀了太子,不久,韦后母女就毒杀了唐中宗,把持朝政。事还没完。太平公主的势力大了,上官婉儿又悄悄倒戈到她那边,也忘了夺爱之恨,两个“同情”的女人还合写了立帝王的遗诏呢。

在这错综复杂的关系里,如果知道唐中宗迷恋婉儿,而韦皇后也和武三思关系暧昧,这种换妻俱乐部的4P关系就更让人觉得迷糊。上官婉儿在宫外买了豪宅,经常同一些不三不四的纨绔子弟和巿井无赖鬼混其间,绣花枕头崔湜就是因为与上官婉儿在外宅私通,被推荐为相的。如果再算上传说中的宗室李逸、长孙泰,那上官婉儿的情史就更多姿多彩了。而且,上官婉儿和武则天两个绝顶聪明的女人,既相互仇恨,又惺惺相惜。这种情感,除了她们是Lesbian之外,没有更好的解释。况且,中国历史向来有龙阳之癖、断袖之好,娈童相公数不胜数,同性恋有如此丰厚的土壤,宫廷里美女如斯,未必就培养不出几对出色的女同性恋。上官婉儿和武则天很有可能是“后现代激情版”的忘年之恋,那么,两人更有内心戏可挖掘了。

上官婉儿被新上任的唐玄宗兵变杀死了。她的才华之高,“与其说韩愈、柳宗元开古文复兴气运,无宁说是上官婉儿已经早为盛唐的文学面貌绘出了清晰的蓝图。”不过,纵然貌美如花、才高八斗又如何呢?一旦太有思想,曾因为无知和无力被蒙蔽的欲望就汹涌而出了。路只有三条:要么任意放纵不加节制,要么苦苦压抑而不得超生,要么成为神。因为社会的期待值不同,男人走哪一条路都不至于太触目惊心,而女人就不行了。

上官婉儿又何尝不知道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可是,太多的权欲、物欲、情欲,她管不住自己啊。

第2个、史书上记载的皇帝与生母真实乱伦

    在南北朝时,南朝宋有一个名叫刘义隆的皇帝,也就是历史上较为有名的宋文帝。他和许多皇帝一样,有很多的妃子和儿子。

    文帝那些妃子,自然都是千里挑一甚至是万里挑一的。有一个叫做路惠男的妃子,就长得非常之美。她刚入宫时很受宠,并很快被文帝封为淑媛。可她为人心地善良,又不善于奉迎,这在激烈的宫廷斗争中又怎能长期受宠呢?因此她在生了儿子刘骏不久后,就失去了文帝的宠爱。

    刘骏到了5岁时,循例封为武陵王。因为他母亲不得宠,所以不能留在京城建康,必须要到封地武陵。他母亲路淑媛又怎么忍心儿子小小年龄就独自一人去呢?她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再三请求文帝让她陪儿子一起去。文帝念在过去的情份上,很终同意了她的请求。这一年,她才24岁。

    刘骏母子离开了皇宫,也远离了宫廷中的恩恩怨怨,母子俩在封地相依为命,日子倒也过得舒心惬意。随着刘骏渐渐长大,文帝对这个儿子好了些,也让他转迁了好几次。儿子长大了,按理说路淑媛也该回皇宫了,可她因为对宫廷生活已是心灰意冷,同时也舍不得儿子,所以一直不肯回宫。

    刘骏更是舍不得自己母亲,他深深依恋着母亲,甚至到了迷恋的地步。在他心目中,母亲是很可亲、很可敬,同时也是很美的。在刚懂男女之事时,他常会梦到与母亲赤裸相拥,醒后他虽然会自责不已,可也总是不由自主地回味梦中的情景。有一次在母亲午休时,他误闯了进去,当他看到母亲美丽的脸庞,薄衣紧裹着的美妙的身段,修长的大腿,光洁诱人的双足时,他全身的血都沸腾了。要不是母亲那时醒来,他真不知道自己会干出什么事来。这事过后,当他再和母亲相处时,常常会产生难耐的冲动,为此他苦恼不已,他知道这样很不应该,可他实在没办法控制自己。当他到了16岁,他开始有自己的妃子了,并很快就有了好几个。此后,他虽然不会再对母亲产生那种冲动,可也常会不自觉地拿那些妃子和母亲作比较,遗憾没有像母亲那样美、那样动人的妃子。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刘骏已经23岁了,这时他已是都督江州荆州之江夏,豫州之西阳、晋熙、新蔡四郡诸军事、南中郎将、江州刺史。这年正月,京城建康发生叛乱,太子刘劭勾结弟弟始兴王刘浚杀死了父亲文帝,自立为帝。

    二月,刘劭登基即位后,给刘骏手下握有兵权的大将沈庆之写了一封密信,命令他杀了刘骏。沈庆之前来请求晋见刘骏,刘骏极为害怕,就以生病为借口拒绝和他见面。沈庆之却突然闯了进来,把刘劭的信拿给刘骏看,刘骏看后,肝肠寸断,以为必死无疑了。这时他想到了母亲,只想能再见她一面,于是就哭着请求沈庆之允许他到内室跟自己的母亲诀别。沈庆之说:“我承受先帝的厚恩,今天的事情,我会尽我全部的力量。殿下您为什么对我有如此重的疑心呢?”

    刘骏听后,起来两次叩谢,说:“个人和*的安危,全在将军你。”沈庆之听后,就下令全部文武百官收拾武器,进入临战状态。

    一切准备好后,刘骏就下令戒严誓师,讨伐刘劭。刘骏向四方发布讨伐檄文,让他们共同讨伐刘劭。各州郡接到檄文,全都起来响应。征伐很顺利,捷报频传。就在这年的四月,刘骏登基称帝,并于五月攻入京城建康,杀死刘劭,平定了叛乱。

    大事已定,刘骏即尊封母亲路淑媛为皇太后,封立妃子王氏为皇后,并派人马上去接她们进京。刘骏从未和母亲分开这么长时间的,这些日子里,他无时无刻不念记着母亲,现在讨伐成功,他更是迫不及待地想与母亲团聚,与母亲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刘骏已准备好,等

到母亲一来到,就要为她举行一个盛大的尊封典礼,他们母子多年来饱受冷遇,是该好好补偿一下了。    这天,太后终于来到了京城,刘骏马上出城迎接,母子相见之时,也顾不上礼仪了,紧紧相拥而泣,久久不愿分开。刘骏本想多陪陪母亲的,可由于有太多的公事了,所以在把母亲接入城后,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母亲,去忙别的事了。    这天晚上,刘骏如常地忙到深夜才睡。在睡梦中,刘骏梦到在临幸一个妃子,正当他如痴如醉之时,猛然间发现那个妃子竟是自己的母亲!不知为什么,这使他更为兴奋。刘骏随即也醒了,他发现自己汗湿重衣,裆下也湿了一大遍。    第二天就是尊封太后的大典。刘骏因为昨晚的梦,在面对母亲时难免有些不自然,而盛装在身的母亲又是那么雍容华贵,那么美丽,虽已四十出头了,可岁月却没在她脸上留下什么痕迹,那风韵仍是那样的慑人心魄。刘骏不愿再看自己的母亲,可又忍不住、同时也不能不去看。他不禁盼这典礼快些结束。可当典礼结束时,看着母亲离开的身影,刘骏心中却感到一阵难言的失落。    典礼结束后,接着就是盛大的宴会。在后宫的宴席中,那些贵妇人谁不想巴结太后,因此争相向太后敬酒。太后这辈子做梦也没想到儿子竟能成为皇上,自己竟能被尊封为太后,她感到这一切象做梦一般,简直要让幸福感压得喘不过气来。恍惚之间,她几乎来者不拒,杯来即干。这样,她很快就玉山倾倒,不胜酒力。她匆匆和众人话别后,就由宫女扶着回宫里宽衣就寝了。    刘骏在前面的宴席和众皇亲大臣们也喝了不少酒,散席后,他见不到母亲,就问皇后太后哪去了,皇后告诉他太后喝多了,已回宫里睡了。    刘骏听到母亲已睡了,不禁一阵兴奋,他猛然想起了小时候那次看到母亲午睡时的情景,那使他终身难忘的情景。借着醉意,刘骏带了两个太监,激动地赶去太后寝宫。当他去到太后寝宫,宫里的太监宫女忙全都迎出门外。    “太后睡了吗?”刘骏问。    “回皇上,睡下了,已睡沉了。”领头的太监答到。    刘骏听了,心中又是一阵激动,“我要进去看看太后。”    “回皇上,这不太方便吧,太后她……”领头的太监吱唔着。    “放肆!”刘骏断喝一声,抬脚就走。    进入寝宫,刘骏慢慢走近母亲床边。红烛之下,只见母亲半裸着身子,真的睡沉了。天气炎热,太后身上没穿什么,怨不得领头的太监说“不太方便”了。第3个、历史上很多欲求的女性:胡承华

  胡承华:北魏宣武帝灵皇后,生子拓跋诩立为太子。拓跋诩冲龄嗣位而为孝明帝,尊高皇后为皇太后,胡承华为皇太妃,不久胡承华就逼皇太后到瑶光寺出家为尼,自己成为灵太后。有才华,处理政务获得朝野的好评,但私生活靡烂,权力欲望强烈,当上太后之后,不欲让成年儿子亲政,造成官宦之祸。后更杀死亲生儿子,立刚出世的小孙女为帝,转而又推翻重立。少数民族首领攻破洛阳,把胡承华和小皇帝淹死

  其实,历史上很多欲求的女性,不是慈禧,她要的只是富贵和权势;不是武则天,她要的只是天下;也不是赵飞燕,她要的只是肉体之欢——而是胡充华太后,北魏宣武帝元恪的妃子,元诩的生母。她既有文才,又贪武艺;既爱天下,又喜金钱;既信佛教,又善权术;既贪图玩乐,又耽于情欲……直想把好处都占全。众所周知,天底下哪有这么多的便宜可占?

  胡充华出身低微,入宫,不过缘于她有一个做尼姑的姑妈,经常来皇宫打秋风,顺便引荐了她。胡氏进了宫,很快就被封为世妇。

 

 

  看多了两汉两晋的外戚把宫廷搞得猫三狗四,鸡飞狗跳,所以北魏开国君主拓跋珪定下规矩:立太子杀生母。所以,元恪的嫔妃们都宁愿生诸王、公主,而不是太子。胡氏批评那些嫔妃:“天子哪能没有儿子!你们怎能那么自私,只顾个人生死而不顾*前途!”她怀孕了,反而祷告说:“赐我儿子吧,让他当上太子吧,我万死不辞!”在后宫的角力中,她的儿子活下来了,她也活下来了。看来,同样的性格在不同的境况下可以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未发迹时,胡氏的铁心肠是英豪大略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而独掌政权后,同一副心肠就成了无情无耻凶残暴虐的代名词。

 很快,太子元诩当上了皇帝,这时的胡氏已成了胡太后。正像有跑车的男人总是会请女人游车河一样,此姝武艺高强,射箭好,便多次举行射击表演巡回赛;爱登山,便在嵩山祭神,顺便在夫人九嫔公主中举行攀岩比赛,还非得拿*。有了强大的国力支持,北魏成了南北朝时期的体育大国。  一次,胡太后去盛放绢布的仓库巡玩,对从行的王公嫔主一百多人下令:依自己力气,随意取绢。这些人丑态百出,使尽气力左夹右扛成百匹地往家里搬。尚书令李贤和章武王元融很贪心,负绢过重,颠扑在地,一人伤腰,一人伤脚,太后又笑又怒,让卫士把两人赶出仓库,一匹绢也不给他们,当时被人传为笑柄。只有侍中崔光和长乐公主拿了很少。魏王朝在胡后掌政初期达至极盛,可惜是回光返照。高阳王元雍,富可敌国,僮仆6000,乐伎500,一顿饭就吃掉几万钱。河间王元琛马槽都以纯银打制。胡太后本人也好不到哪里,不停地营造庙观,并下令各个州都兴建五级浮图,洛阳城内,诸王、贵人、宦官、公主等各建寺庙,相互斗比。  同时,这个胡太后也是性情中人,而且一般的白面小生还满足不了她。她技高一筹,硬生生地把才华横溢、威望甚笃的清河王元怿逼成了自己的面首,后来又不断培养和发掘新的面首,天天浓妆艳抹,花枝招展。这位多情女诗人还亲自创作《杨白华》歌辞来怀念远走高飞的情人杨华,“……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让宫女们昼夜连臂环绕,踏足歌唱,忆念情人。就是这几位面首,酿下了数次宫廷政变的祸根。  很可笑的是,胡太后在亲生儿子元诩十九岁的时候把他毒死了,强行立了元诩新生一个月的婴儿为帝;几天后,宣称刚立的皇帝是女孩,废掉,再立了一个三岁的小孩做皇帝。——也太儿戏了。玩不好,Game over,Encore?你以为*神器是任天堂游戏呀?两个月后,胡太后和小皇帝被一个部落首领尔朱荣俘获了,装进笼子扔到水里淹死了。 第4个、中国历史上很荒淫的皇后   贾南风,小名旹,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东北)人。祖父贾逵,曹魏时曾任豫州刺史、阳里亭侯。父亲贾充,是帮助晋武帝司马炎篡魏的开国功臣。贾南风长得身材矮小,面目黑青,奇丑无比。谁知,这么一个丑女竟能嫁给当时的皇太子司马衷。泰始八年(272年)二月,在贾充的一手谋划和一帮朝臣的蛊惑下,晋武帝竟一时糊涂,将15岁的贾南风册封为太子妃。这个错误的选择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和西晋很终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心胸狭隘,残忍嫉妒。   贾南风虽然对白痴太子不中意,但决不允许宫中其他女人接近太子得到宠幸。据《晋书.列传*一》记载她“妒忌多权诈,太子畏而惑之,嫔御罕有进幸者。”随着时光的推移,从娘家带来的妒忌品性也暴露无遗,她越来越酷虐凶暴,看着谁不顺眼,就亲自拿刀将人杀死,尤其对偶尔受到太子御幸的妃妾,更是毫不留情。一次,贾南风听说司马衷的一个妃妾怀了孕,便手持画戟,猛击那个妃子的腹部,生生地打得胎儿流产坠地,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晋武帝得晓此事,十分恼怒差一点废了她。   剪除异己,滥杀无辜。   晋武帝死后,野心勃勃、凶残狠毒的贾南风终于开始出手了。永平元年(291年),她先是借楚王司马玮之手除掉了她执掌大权道路上的*一个障碍辅政大臣杨骏(晋武帝司马炎的老丈人、惠帝司马衷的外祖父)和皇太后杨芷(杨骏之女、贾后的婆婆、晋惠帝司马衷的嫡母)。从此,拉开了西晋历史上“八王之乱”——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成都王颖、河间王颙、东海王越等宗室诸王相继叛乱的序幕。除掉了太傅杨骏和皇太后,汝南王亮为太宰,卫瓘为录尚书事,共同辅政。卫瓘本来就是贾南风的老对头,现在她仍不能随心所欲地插手朝政,因此决定再下杀手。恰好,汝南王亮奏请诸王还藩,卫瓘积极赞同,这引起了诛杨有功的楚王玮的忌恨。于是,贾南风又巧设圈套,利用诸王间的矛盾,来消除异己。永平元年(291年)六月,贾南风诬告汝南王亮与卫瓘图谋不轨,让惠帝给楚王玮下诏,命他将汝南王亮与卫瓘等人免官。楚王玮接到密诏,也想借机发泄私怨,连夜派兵包围了二人的府第。结果,汝南王亮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没有来得及做任何抵抗就束手就擒,被一拥而上的士兵乱刀砍死,家中老小也被一一处死。只有很小的儿子司马秉,因在襁褓之中,被一位家人乘乱抱着逃出王府,藏匿于临海侯裴楷家中,才得幸免。与此同时,一生效忠朝廷的老臣卫瓘也被杀害,子孙中有九人同遭毒手,只有卫玠等人因病不在府内才侥幸躲过这场劫难。   一日之间,两辅政老臣死于非命,朝野震动。大臣张华认为:“夜来楚王带兵连杀两位老臣,必是矫诏擅杀,形同谋乱,罪在不赦。为稳定局面,应立即诏示诸军,解散军队。”贾南风遂依张华之计而行,顺水推舟,把罪名栽到楚王玮的头上。她向惠帝报告说:“楚王玮拥兵作乱,罪大恶极,应杀之以谢天下。”惠帝难辨真假,听贾南风如此说法,就立即下诏将楚王捉拿归案,处以死刑。在贾南风的巧妙安排下,楚王玮就这样成了替罪羊,身首异处。   贾南风一石数鸟,先以楚王玮除掉太傅杨骏,又借刀杀人除去汝南王亮,接着嫁祸于人,将楚王玮送上了断头台。一波三折,几番巧妙施展手段,招招暗藏杀机。贾南风临机专断,把对手一个个除掉,呆痴的丈夫惠帝被她牢牢掌握在手心之上,从此开始了她的“专朝”时期。   荒淫糜烂,毒流天下。   一朝大权在握的贾南风在生活上也愈来愈荒淫放荡。本来她对丈夫就不甚中意,怨他呆痴无味,不解风情,因而,她早就与可以自由出入宫掖的官员如太医令程据等人淫乱。自从大权在握,她更毫无顾忌,大肆搜罗男宠供其淫乐,搞得朝野上下沸沸扬扬。她手下有批人专门给她到处物色健美的少年,秘密送到宫中。据说,洛阳城南住着一位小吏,长得相貌堂堂,英俊潇洒,忽然有一天,他穿着极其华丽的衣服值勤,大家见了,都怀疑衣服是他偷来的。长官也心有疑虑,让他当众说个明白。这小吏为了洗刷自己,就娓娓道来:   某一日,我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太婆,她说,家里有得重病之人,巫师讲应找家住城南的少年来驱邪消灾,想暂时让我走一趟,事后必有重谢。于是,我答应随她去。上了车,她放下帷布,将我装在一个大竹木箱中。走了约十余里,过了六七道门,才把我从箱中放出来。我抬头一看,眼前琼楼玉宇,富丽堂皇,甚是气派。我就问:“这是到了哪儿?”有人告诉我说“是天上”。我也没有多问。接着就让我洗了热水澡,那水中香气袭人,以前从未享受过。刚洗完,就有人送来了漂亮的衣物,还端来了美味佳肴。待酒足饭饱,忽见一个女子,看上去大约三十五六岁的样子,身材矮小,脸色青黑,眉后还有一块小疵。她留我住了几晚,与她同床共枕,极尽欢宴。临走,从她那儿出来时,赠给了我这些东西。   众人听他讲完,都明白了这女子就是皇后贾南风,便讪笑着离去了。   这一时期,经常发生俊美男子失踪的事,原来都是被贾南风弄到宫中,供其淫乐后,被秘密杀死埋掉了。惟有这个城南小吏,因为不但长得端丽,而且生性乖巧,能说会道,很得贾南风怜爱,这样他才捡了一条命,活着出来。   谋害太子,自取灭亡。   这时的皇太子司马遹,即愍怀太子,是惠帝长子,但不是贾南风亲生。司马遹小时候聪明伶俐,颇解事体,深得祖父武帝的喜爱。但贾南风并不喜欢他,时刻想着要废了他。元康九年(299年),故居重施耍阴谋怂恿惠帝废太子为庶人。永康元年(300年)三月,贾南风又密令爪牙将囚禁中的太子杀死,以绝后患,谁知此举很终为她带来了杀身之祸。形势迅速恶化,此时的西晋局势已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已非贾南风所能控制。赵王伦(司马懿第九子)见时机成熟,便秘密联络了梁王肜(司马懿第八子)、齐王冏(司马攸之子),共同起兵。永康元年四月三日深夜,起兵入宫,发动军事政变,贾南风被赵王伦废为庶人,贾氏党羽被一网打尽。她先被幽禁在宫中,后又被囚禁于金墉城。这里,成为贾南风的终了之地。几天后,赵王伦如法炮制,矫诏赐给贾南风金屑酒。贾南风一生善用权谋,到头来却喝下了自酿的毒酒。   贾南风废死以后,西晋王朝也并未因此走向太平。由她一手挑起的“八王之乱”继续恶性发展,皇室诸王同室操戈,中原大地战火纷飞,生灵涂炭,西晋王朝风雨飘摇。贾南风死去仅十几年,腐败透顶的西晋王朝就被送进了历史的坟墓。此后,中原大地上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这一切,曾经做了十一年皇后、荒淫凶残、专制天下的贾南风,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晋书》史臣曰:“南风肆狡,扇祸稽天。初践椒宫,逞枭心于长乐;方观梓树,颁鸩羽于离明。褒后灭周,方之盖小。妺妃倾夏,曾何足喻!中原陷于鸣镝,其兆彰于此焉。”正是对贾南风乱国一生的盖棺定论。      注:相关史料据《晋书.列传*一》(唐.房玄龄等著)   第5个、从“生育工具”熬成太皇太后的传奇丑女 从西汉到满清,从吕后到慈禧,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了42位太皇太后。能当上太皇太后的女人,决非人间凡品。但是,其中却掺杂着三个丑女,她们分别是东晋的李陵容、大辽的萧耨斤、南宋的谢道清。萧耨斤虽然“黝面,狠视”,但她出身“后族”,在契丹固定通婚的制度下,她实现了宫人——元妃——皇太后——太皇太后的跳跃;谢道清虽然“黧黑,瞖一目”,但她出身“相门”,在太后力排众议的干预下,她走上了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捷径。相比之下,李陵容能成为太皇太后,完全是一个意外。 李陵容,生年不详,籍贯不详,东晋人。关于她的体貌特征,《晋书·后妃传》称她“形长而色黑”,《资治通鉴·晋纪》称她“黑而长”,《续晋阳秋》称她“形长色黑”。三种记载虽然略有差别,但她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应该是毋庸置疑的。李陵容相貌如何?史书中没有记载,估计不会太丑,至少不会像萧耨斤那样恐怖,更不会像谢道清那样存在缺陷。如果在当代,李陵容走在大街上,说不定会招来男人们的唏嘘和女人们的嫉妒,因为这样的海拔和肤色,无疑是性感和健康的标志。可惜,李陵容生不逢时。

 

第6个、中国古代十大痴情帝王

1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阿宏是历史上有名的改革家,但他也是一个多情种却为人鲜知。阿宏的养母(就是那个淫荡的冯太后)在世的时候,爱上了太后的亲戚冯润小姐,于是把她娶到宫里。可是太后却不喜欢冯小姐,没隔多久,就以冯小姐得病为由,把小姐赶出宫外,并且立冯润的妹妹为后。阿宏斗不过太后,就忍了下来。三年之后,冯太后去世了,阿宏立即把冯小姐接进宫内。可冯小姐爱的不是阿宏,回宫后竟然把自己的妹妹逼走,还毒死了另一个嫔妃高美人,并把她的孩子抢来当继子。阿宏太爱冯小姐了,忍受了她所作的一切。后来,阿宏为了事业,出宫打仗去了,冯小姐趁机和她的心上人私通,还要把阿宏的妹妹彭城公主嫁给自己的弟弟,公主忍无可忍,就跑到前线告密了。冯小姐知道丑事暴露了,于是一不做而不休,又策划谋杀阿宏,可是又暴露了。阿宏还是爱冯小姐,又忍受了这一切,没有杀她。但阿宏的心已经碎了,终于在33岁那年郁郁而终,在临死前下遗诏,要冯小姐随他到天堂见面,死也要一起死。这样的男人可谓千古*一痴情子,不管他所爱的人对他如何残酷,他还是爱着她,就死也要在一起。  2明孝宗朱佑樘  弘光皇帝的后宫只有皇后张氏一人,恩爱如民间夫妇。没有什么动人的故事情节,面对无尽的诱惑,它能始终如一地爱自己的妻子,难能可贵,其实爱情本来就是平平淡淡的,而放在高贵处的平淡的东西,就不是那么平淡了。  3楚霸王项羽  项羽的《垓下歌》使这位杀人如麻的屠夫多了一些柔情,他与虞姬的爱情故事广为传颂,同富贵,共生死,确实很感人,比梁祝的故事凄美多了。  4北齐后主高纬  高纬本是好色之徒,无能之辈,但认识了马小怜之后就再也离不开她了,就是上朝时也把她抱在怀里。周朝进攻齐国时,高维竟说,只要马小怜无恙,战败又如何?被虏后很好个请求就是“乞还马小怜”。高维用情之深,深受马小怜感动,以后虽然换了两个丈夫,都对他奇宠无比,但还是想着高维,一天弹琴时弦断了,于是作诗一首:" 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膝上弦。”然后自杀。古时,纣王宠妲己,舍弃了江山,他爱的不是妲己本人,而是妲己色相。高维不同,为情所迷,虽然不宜提倡,但就爱情而言,他绝对算的上痴情子。  5汉宣帝刘询  刘询本是没落的皇族后裔,因为皇室空虚,被大将军霍光接入宫中即位。刘询继位后仍思民间妻子许平君,不畏强权,拒立霍光的女儿为后,把妻子接到宫中封为皇后。后来,霍光毒死许平君,刘询悲愤交集,发誓报酬。霍光死后,刘询一步一步削弱霍家势力 ,很后没了霍氏满门。刘询的爱情故事带有悲剧色彩,让我们学习了,什么才叫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这样同富贵,共贫贱的爱情,才叫真正的爱情。  6夏大禹  30岁的大禹娶女娇后,离家十几年外出治水。十几年来大禹一直思念着女娇,忍受着寂寞不曾再娶,其实统揽大权的大禹再娶几个妻子又有何难?舜不是也有两个老婆吗?可大禹只钟情女娇一人。一日,手下献来加饭酒,饮后顿觉就能乱性,于是下令不准滥饮,可见大禹对女娇是何等的忠心。他爱情受到了时间的考验,只有时间能证明一切。  7光武帝刘秀  刘秀没即位前曾说:“作官当作执金晤,娶妻当娶阴丽华”,后来如愿以偿。刘秀即位后,欲封阴丽华为后,但阴丽华为了帮助刘秀巩固皇位,让刘秀封功臣的妹妹郭氏为后了。后来刘秀还是废了郭皇后,立阴丽华为后,此时的阴丽华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太婆了,这就是流行歌曲里唱的很浪漫的事,与你慢慢变老。刘秀的后宫甚少,孩子基本上都是阴丽华和郭妃所生,作为皇帝 刘秀也算是个痴情皇帝了。  8清世祖福临  顺治帝是否出家还是个谜,但他宠爱贵妃董鄂氏还是有记载的,董鄂妃死后,顺治帝万念俱空,出家为僧,就算没出家,他的死也是因董鄂妃的死有关,他是绝对痴情的。  9唐明皇李隆基  他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了,本来李隆基也不算什么痴情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可历代诗人都吹捧他,把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写的天花乱坠,我就不能不选他了。也许马嵬坡前死的不是杨贵妃而是她的替身,如果李隆基爱杨贵妃,怎能让她死去呢?杨贵妃22岁嫁给55岁的糟老头,李老头过于自卑,就把整个天下都给了杨玉环。一个是梨园始祖,一个能歌善舞,也算是天生一对了。  10楚庄王旅 楚庄王本来是个好酒色的昏君,能够问鼎天下,全因樊妃的劝谏,也可能是枕头风吹得好。史记上说是伍举和苏从冒死劝谏的结果,昏君的眼里他们的脑袋值几个钱?一个一鸣惊人的谜语就能劝醒一个昏君?我看还是爱情的力量使楚庄王醒悟,樊妃的功绩被历代诗人所歌颂,楚庄王若不是痴迷樊妃,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动力,这才是爱情的真正价值。楚庄王本来是个好酒色的昏君,能够问鼎天下,全因樊妃的劝谏,也可能是枕头风吹得好。史记上说是伍举和苏从冒死劝谏的结果,昏君的眼里他们的脑袋值几个钱?一个一鸣惊人的谜语就能劝醒一个昏君?我看还是爱情的力量使楚庄王醒悟,樊妃的功绩被历代诗人所歌颂,楚庄王若不是痴迷樊妃,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动力,这才是爱情的真正价值。第7个、为唐太宗殉情的绝世才女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李世民是皇帝中的*,围在他身边的女人自然也少不了*。就拿他的妃子徐惠来说,幼年时是神童,少年时是美女,青年时是才女,唐太宗死后,她还是很好一个殉情的痴女。李世民一生桃花运无数,但徐惠无疑是他很菲芳的一次桃花运。

      徐惠生于公元627年,生于浙江湖州。湖州盛产女神童,李冶(李季兰)和徐惠都是这种特产中的精品。在别的孩子的舌头还在舔脚趾的时候,她的舌头已经开始给爹妈点名了,那时她才五个月大。4岁时,当别的孩子还只认得一二三四的时候,她已经把《四书》、《五经》念得滚瓜烂熟了。8岁时,她已经能出口成诗了,而且辞致清丽,颇有水准。当时父亲徐孝德想考考她,就让她仿照屈原的《离骚》作一首离骚体诗。不就是屈原的离骚体吗,小徐惠也不皱眉头,找来纸笔信手一挥,片刻即成《拟小山篇》一首∶ 

      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        想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老爹看完什么表情已经无法知道,但是他的心情我们是知道的。这首在被收录进《全唐诗》的时候,特别标注了徐孝德的反应——大感震惊。在这首诗中,小小的徐惠流露出对屈原的崇敬与仰慕:一千年间方才出现了您(屈原)这位真正的人,您的纯洁似香草(荃,香草),又因何独自殉国呢?八岁的海同之作能蕴含如此感慨,如此豪情,别说是她有一些水平的老爹,就是有很高水平的屈原本人估计看了都会大脑断电半分钟的。其实历史真实的屈原不光性格和品行上有洁癖,就是生活习惯方面都有很严重的洁癖。徐惠的诗在有意无意间触到了这位千古大词人的内心。

      出名需赶早,徐惠的才气让她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她的名气一传十,十传百,如同当下热得发烫的开心网一样靠着强大的口碑营销,翻山越岭跑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李世民虽然不荒淫,但也好色,这样的好女子岂能放过?于是一道圣旨召为才人,将一代才女揽入怀中。这时的她才不过11岁。

      入宫对徐惠来说是一件仅次于来到这个世上的好事,因为宫中的藏书超过任何一个地方的收藏,求知欲极旺的她得以有机会遍览群书,才学和见识也进步的更快了。李世民是个极有品位的人,对身边的女人也有很高要求。看到徐惠如此好学,他也十分高兴,对她十分照顾,没多久就把她由很末等的才人一下晋迁为九嫔中的第八级充容。而徐惠反赠给李世民的却是许多的快乐。有一次,李世民派人叫徐惠来见自己,本来兴致挺高,结果徐惠迟迟不来。李世民等了很久很久,好心情变成了一肚烈火。当徐惠珊珊到来的时候,李世民摆出了一幅标准的门神脸。徐惠何等的聪明,马上发现了丈夫的不快,但她只是嫣然一笑,挥笔写了一首诗给丈夫消气。诗的内容是: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全唐诗》此诗名为《进太宗》)

      李世民读完之后,哈哈大笑,怒气一下子全消失了。除文学造诣外,徐惠在政事上也颇有眼光。李世民统治后期好大喜功,多次兴兵攻打高丽,劳民伤财,民间因此怨声载道。徐惠多次想劝谏他,都忍住了,后来终于在贞观二十二年的时候再也看不下去,就认真写了一份奏疏交给李世民,明确指出“地广者,非长安之术;人劳者,为易乱之符”。希望李世民能够多加节俭,休兵罢战,还百姓以安宁。李世民读完后有所醒悟,对徐惠重重奖赏了一番。

   

  然而红颜薄命,李世民过世后,徐惠相思成灾,太医开方熬药,她竟然坚决不喝,铁了心想随夫而去。就爱情而言,很大的痛苦莫过于习惯了一个人的存在,而对方却突然消失了,徐惠这样做也在情理之中。就在李世民去世的第二年,徐惠得偿所愿,从容去世,终年24岁。第8个、孙权洗面筋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南下,直逼江东,孙权作好了应战的准备。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东吴粮官黄盖,奉命调集数万石军粮,运往前线。   运粮队伍晓行夜宿,沿长江而上,这日来到夏口(今湖北武汉)。晚上,宿营在一家大客栈。大约子时,值班兵士突然发现几个黑影在粮车边晃动,就一边前去捉拿,一边大喊起来。粮官黄盖自感运粮路上责任重大,睡觉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听到叫喊声,一个翻身就起了床,连忙呼醒押运的兵士,带头冲了出去。那些人见势不妙,拔腿就逃。但其中一人还是被拦住,搏斗中,那人被刀砍中要害,当场死亡。兵士们拿来火把一照,这盗贼表面是普通百姓的打扮,但内衣裤均是曹兵的统一服饰。看来,是曹操派来盗窃粮食的。黄盖检查了一下粮车,因为发现及时,粮食完好无损,这才松了一口气。从这儿以后,他们防备得更加严密了。   时值梅雨季节,天空时晴时雨。这日天气炎热,兵士闻到了一股酸溜溜的味道,忙报告了黄盖。黄盖立即来到那些有酸味的粮车边,这气味正是从里面发出来的,难道遮盖不严,雨水漏进去了?想想这是不可能的,装车时,他亲自在旁边监督,事后还一车车地反复查看过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黄盖叫兵士拆开一看,大呼不好。原来,其中十多车面粉的遮盖物被人用锐利的刀具戳破,雨水再是顺着那些小洞漏进去的,难怪这些面粉结成团变味了。黄盖猛地想到了那天晚上的盗贼,看来,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来劫粮,而是来搞破坏的。只怪自己麻痹大意,没有想到这一点,酿成大错。大兵压境,战争将临,粮食尤为珍贵。黄盖自知失职罪大,军法难饶,正巧,孙权带着随从察看地势来了,就连忙前去请罪。   十多车面粉不能食用,孙权感到十分可惜,是否还有补救措施呢?想到这儿,他就走到粮车旁,随手从面粉袋中挖出一个粉团,拿到鼻子边闻了闻,又仔细地看了看。其它都好,就是有点气味罢了,如果用水清洗一下,把异味去掉,不是照样能够食用了吗?他忙命侍从端来一盆清水,把粉团放了进去。可是,麦粉团柔韧,下水后仍旧抱成一团,这样,里面的气味怎能跑掉。孙权就把粉团在水中搓了几下。这一来,奇迹出来了,粉团上的细粉纷纷掉下,粉团反而变得富有弹性更加柔韧了。孙权拿起来一闻,异味一点也没有了。他大喜过望,忙命厨子去烧制。   给孙权掌厨的厨师烹饪技艺自然不同一般,他拿走粉团,思忖了一番,就把它切成小块,里面裹入切细的笋干、韭菜、猪肉馅儿,放入油锅中一炸,忙用盘子端了出去。   孙权吃了一个后说:“真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他要部下也都来尝尝。   大家吃了都赞不绝口。一旁的黄盖更是转忧为喜,忙上前一步来到孙权面前说:“将军,菜肴都得有名,这东西是你所发明,你就给它起个名字吧。”   部下也一起附和着说:“将军,就给它起个名吧!”   孙权点了点头,思考了一下,觉得它像牛筋一样韧,又是面粉做成的,就随口而出:“那就叫它面筋吧!”   这一来,面筋就传开了。黄盖因祸得福,自然免去了军法处分。   赤壁大战胜利,孙权就用面筋犒劳将士。孙权称帝后,每逢佳节,必以面筋宴请群臣。   孙权历代后裔继承本家传统配制工艺,用手工精制成风味独特的面筋。因为面筋是孙权亲手洗出来的,孙权后裔聚居地——浙江富阳龙门古镇把面筋称为孙权面筋,制作面筋亦为洗面筋了。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南下,直逼江东,孙权作好了应战的准备。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东吴粮官黄盖,奉命调集数万石军粮,运往前线。   运粮队伍晓行夜宿,沿长江而上,这日来到夏口(今湖北武汉)。晚上,宿营在一家大客栈。大约子时,值班兵士突然发现几个黑影在粮车边晃动,就一边前去捉拿,一边大喊起来。粮官黄盖自感运粮路上责任重大,睡觉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听到叫喊声,一个翻身就起了床,连忙呼醒押运的兵士,带头冲了出去。那些人见势不妙,拔腿就逃。但其中一人还是被拦住,搏斗中,那人被刀砍中要害,当场死亡。兵士们拿来火把一照,这盗贼表面是普通百姓的打扮,但内衣裤均是曹兵的统一服饰。看来,是曹操派来盗窃粮食的。黄盖检查了一下粮车,因为发现及时,粮食完好无损,这才松了一口气。从这儿以后,他们防备得更加严密了。   时值梅雨季节,天空时晴时雨。这日天气炎热,兵士闻到了一股酸溜溜的味道,忙报告了黄盖。黄盖立即来到那些有酸味的粮车边,这气味正是从里面发出来的,难道遮盖不严,雨水漏进去了?想想这是不可能的,装车时,他亲自在旁边监督,事后还一车车地反复查看过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黄盖叫兵士拆开一看,大呼不好。原来,其中十多车面粉的遮盖物被人用锐利的刀具戳破,雨水再是顺着那些小洞漏进去的,难怪这些面粉结成团变味了。黄盖猛地想到了那天晚上的盗贼,看来,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来劫粮,而是来搞破坏的。只怪自己麻痹大意,没有想到这一点,酿成大错。大兵压境,战争将临,粮食尤为珍贵。黄盖自知失职罪大,军法难饶,正巧,孙权带着随从察看地势来了,就连忙前去请罪。   十多车面粉不能食用,孙权感到十分可惜,是否还有补救措施呢?想到这儿,他就走到粮车旁,随手从面粉袋中挖出一个粉团,拿到鼻子边闻了闻,又仔细地看了看。其它都好,就是有点气味罢了,如果用水清洗一下,把异味去掉,不是照样能够食用了吗?他忙命侍从端来一盆清水,把粉团放了进去。可是,麦粉团柔韧,下水后仍旧抱成一团,这样,里面的气味怎能跑掉。孙权就把粉团在水中搓了几下。这一来,奇迹出来了,粉团上的细粉纷纷掉下,粉团反而变得富有弹性更加柔韧了。孙权拿起来一闻,异味一点也没有了。他大喜过望,忙命厨子去烧制。   给孙权掌厨的厨师烹饪技艺自然不同一般,他拿走粉团,思忖了一番,就把它切成小块,里面裹入切细的笋干、韭菜、猪肉馅儿,放入油锅中一炸,忙用盘子端了出去。   孙权吃了一个后说:“真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他要部下也都来尝尝。   大家吃了都赞不绝口。一旁的黄盖更是转忧为喜,忙上前一步来到孙权面前说:“将军,菜肴都得有名,这东西是你所发明,你就给它起个名字吧。”   部下也一起附和着说:“将军,就给它起个名吧!”   孙权点了点头,思考了一下,觉得它像牛筋一样韧,又是面粉做成的,就随口而出:“那就叫它面筋吧!”   这一来,面筋就传开了。黄盖因祸得福,自然免去了军法处分。   赤壁大战胜利,孙权就用面筋犒劳将士。孙权称帝后,每逢佳节,必以面筋宴请群臣。   孙权历代后裔继承本家传统配制工艺,用手工精制成风味独特的面筋。因为面筋是孙权亲手洗出来的,孙权后裔聚居地——浙江富阳龙门古镇把面筋称为孙权面筋,制作面筋亦为洗面筋了。 第9个、慈禧太后:深宫如何发泄情欲

    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热河,让年仅二十六岁的慈禧青春鼎盛之时便守了寡。但是,她却“母以子贵”,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辛酉政变,从而走向她政治生命的*,成为“垂帘听政”四十七年的大清王朝的皇太后。然而,慈禧作为一位妻子,她青年丧夫;作为一位母亲,她中年丧子。虽然她拥有至上的权力,使无数王公大臣匍匐在脚下顶礼膜拜,却无法得到一个普通女人所能得到的男欢女爱,也无法获取一个正常的母亲所拥有的儿女绕膝、含饴弄孙的幸福。人们很难想象,这位寡居的皇太后是如何在被高高宫墙所围筑的禁宫中孤独地度过那漫长的日日夜夜。

 

    当然,慈禧毕竟是慈禧,她既然有能力登上权力的高峰,就有办法度过长达四十七年的孤独和寂寞。其实,慈禧的性寂寞早在咸丰逃到热河之时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咸丰纵情声色,迷恋新欢,致使慈禧失宠于龙床之上。慈禧寂寞无聊,便练习绘画,很有成绩,以致后来当权之时,竟以其绘画当高级礼品赐给大臣。她的兰竹画得很好,草书也写得不错,这些都得益于失宠期间的修炼。并不是她对自己的后半生胸有成竹,一意打算后来的弄权擅政。其实在失宠期间,她的心情黯淡已极。曾对左右心腹说,她的后半生就靠画画打发生涯了。

 

    咸丰死前,对慈禧还是有所防备的,曾召孝贞皇后,也就是后来的慈安太后说,那拉氏绝不可信,如遇大事,由你决断。“彼果安分无过,自当始终曲全恩礼。若其失行彰著,汝即可召集廷臣,将朕此旨宣示:立即赐死,以杜后患”。但是孝贞为人柔弱寡断,完全不具备制约慈禧的手腕。

 

    辛酉政变之后,慈禧母以子贵,与慈安太后共同垂帘听政。此时慈安的地位尊崇在慈禧之上,但无真正实权。只有感叹忧伤而已。慈安衣饰简朴,一如寒素,事事退让;而慈禧则奢糜成性,且喜着戏装,太监安德海乘机攫取巨利,怂恿慈禧搭建戏园,广征南北名伶。安德海的怂恿正中慈禧下怀,慈禧便命安德海立即办理此事,已度过长夜寂寞。

 

    同治皇帝驾崩后,本来慈安等人欲立恭亲王之子来继同治留下的空位,但慈禧瞩意他的侄子,醇亲王之子载湉,即光绪皇帝。光绪皇帝既立,慈禧权力达到顶峰。光绪六年,东陵致祭,慈禧不顾礼仪,跑到前面和慈安并驾。慈安斥之,以为咸丰帝在世时,彼本不过一嫔妃,乃在寝陵之地,稠人广众之前,厉声争执起来。

 

    第二年,慈安辇过某殿,慈禧手下的总管太监李莲英正在玩猎鹰,对慈安过来,根本置若罔闻。慈安大怒,禁不住说:“二百年祖训安在?竟败于竖子之手……”慈安找慈禧理论,慈禧竟扭头不顾,意甚轻蔑。

 

    慈禧寂寞无聊,成天和戏子谈天、宴乐,或则称病不视朝,慈安忍让大度,有事乃屈尊前往慈禧住处就商。一天去得很早,慈禧猝不及防,“侍御皆出不意,慈安亦摇手禁勿声。将履寝室,帘幕沉沉,似闻气息如乳腥。既入,慈禧横卧榻上,一男子似伶人服装者,为之抚肤捶腰,意甚狎亵。慈安本不易怒,至是不觉义愤填膺……”

 

    慈禧被抓了现场,当下俯地叩首,痛哭流涕,表示痛改前非。慈安当下将伶人赐死。此事是这个被赐死的金姓伶人的后代泄露。慈安以为此事她不处理慈禧,慈禧当感恩戴德;而慈禧杀机已沸,只佯装平静。慈安本喜小食点心,慈禧窥之在心,乃托言民间贡献精美食品,求太后品尝。方食毕,恰值召见军机之期,遂出坐朝,觐见者为恭亲王奕暗杀慈安,恐人疑己,慈禧又伪造慈安遗诏,惟妙惟肖地模仿慈安的口吻,把话扯远,巧妙撇清。

 

    慈禧一介女流,颠倒人际关系,城府深不可测。她朝廷对大员,尤其是身边的近臣,往往先放纵其干坏事,将其把柄捏在手中,加以威胁,旨在从精神上打垮,让其感到绝望,然后再予以宽大营救,此时大员只有感恩戴德,为其前驱。利用人性的弱点把人玩于掌股之间,慈禧的这套魔术手法可谓玩得炉火纯青。

 

    慈禧所宠幸的大太监李莲英,在入宫前因为生活落魄,曾私贩硝磺,外号皮硝李。后贩硝磺被抓入狱,出狱后以补鞋为生。好友沈兰玉见他可怜,将他引进宫里当了太监,得以梳头手艺为慈禧看中。慈安去世后,慈禧肆无忌惮,李莲英由梳头房晋为后宫总管,权倾朝野,营私纳贿,无恶不作。就是张荫桓这样的大员也要在他面前低头。

 

    当李莲英四十生日的时候,慈禧赐给他的珍品、蟒缎、福寿字等,竟和大员同等规格。“内自军机,外自督抚,无不有庆祝之礼。赃私之积,以千万计。孝钦后殂后,摄政王载沣,亦涎其蓄,而思所以攫之,不意又为隆裕后所庇,卒不能遂。迨其病卒,饰终之典,等于元勋。罪浮于安德海,而结果大异,亦有幸有不幸尔”

 

    慈禧和太监安德海、李莲英有私的传闻,在史书中查寻不到足够的证据。李莲英素有“篦小李”之美誉,以一手漂亮的梳头功夫得到慈禧的赏识。他的值班房离西太后住所不远,有时太后到他屋里看一下,李便把慈禧坐过的八张椅子全部包上黄布,西太后果然称许他忠诚细心,对他愈加信任。

 

    康熙末年规定太监品秩很高为五品,很低者八品;乾隆七年改为“不得超过四品,永为定例”。慈禧执政时,打破祖制,赏李莲英为二品。多年来,慈禧对李莲英宠眷不衰,二人常在一起并坐听戏,凡李莲英喜欢吃的东西,慈禧多在膳食中为他留下来。李莲英为人极为聪敏,善解人意,对待其他人也比较和善,不如安得海那样气焰嚣张,所以能够得到善终。

 

    但安得海、李莲英与慈禧之间的暧昧即使有,也不可能发生切实的性关系。因为若他俩没净身干净,是假太监,这事是瞒不了所有人的。在清朝对太监的检查尤其严格,当太监后隔年还得接受慎刑司验身。但是,安德海、李莲英这些太监的确为慈禧度过四十七年的性寂寞做出过自己的贡献。

                          第10个、明成祖朱棣不顾“天怒人怨” 迁都北京之谜(图)    

    永乐十九年旧历四月的一天深夜,北京城突然风雨大作,夹杂着阵阵惊雷。新修成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因雷击起火,化为灰烬。

    朱棣心中顿时升起不祥之感。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天人合一这一哲学命题,被强调到绝对的地步。地震、灾害、雷击等等自然现象,都被看成是执政者的失误而带来的。"上天示警"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的严重性在于:*一,只有统治者出了问题,老天爷才会震怒。所谓"天怒人怨",便是这个道理。第二,统治者并不知道自己的失误在哪里,这就需要有智慧的人站出来为其指点迷津。鉴于此,朱棣立刻下诏求言。也就是说,他希望朝野明智之士为他找出雷击三大殿的原因。

    很快,礼部主事萧仪的奏本送到御前。这位六品官员(相当于今天的司局级)认为:三大殿遭受雷击是因为迁都的缘故。把国都从南京迁来北京,不但诸事不便,就连大明的皇脉也撂在江南。这是大不敬的事。

    朱棣看过奏本,震怒异常,他认为萧仪把迁都与雷击三大殿联系起来,完全是蓄意诽谤。因此他几乎在*一时间内就作出了决定:命令锦衣卫将萧仪抓进北镇抚司大牢,不作任何审讯,就以"谤君之罪"处以极刑。

    事情还没有完,萧仪的观点在官员中仍有不少市场。同情他的官员多半是科道言官。科指六科,道指十三道。六科是对应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成立的,是稽查六部的监察部门。六科编制是四十人,每科的负责人称为都给事中,正七品。余者都称为给事中,正八品。十三道是对应全国各省,当时全国只有十三个省。十三道御史统归都察院管辖,御史的官阶同给事中差不多。两个衙门类似于今天的监察部和审计署,级别却要低得多。比之于今天,科道言官的级别也仅仅是县处级而已。但科道言官的权力很大,在明代,位居二品的六部尚书遭言官弹劾而受到惩处的不胜枚举。

明代的官场,有两种经历的人升官比较容易。一是在翰林院呆过,二是当过科道言官。由翰林院而入内阁当辅臣,由言官而晋升为封疆大吏或方面重臣。

    科道言官,一般都从年轻官员中选拔,这些人初涉仕途,尚不致沾染太多的官场恶习,担任言官敢于弹劾不法权贵,因此历代皇帝对言官颇为倚重。

    但这次恰恰相反,对朱棣的迁都持异议的,多半是言官,而部院大臣都是坚定的迁都派。这是因为朱棣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取皇位后,对建文帝时的朝廷大臣作了一次彻底的清洗。经过二十余年的筛选过滤,现在的部院大臣,大部分都是"靖难功臣",他们也都成为南方士族的仇人,因此利益上与朱棣是一致的。

    言官们都很年轻,与朱棣的"靖难"无关,因此他们更多的是就事论事,认为皇上"轻去金陵,有伤国体"。朱棣对这些言官非常恼火,但不能像对待萧仪那样,一概杀之。他于是心血来潮想出一个办法,让这些科道言官与部院大臣一起到午门外跪下对辩。迁都究竟好不好,让双方各抒己见。

    当其时,正是"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时候,午门外的广场上,言官与大臣分跪两边,个个都淋得落汤鸡似的,但谁也不觉得尴尬,也不觉得侮辱。他们争论得面红耳赤,一天没有结果。朱棣让他们第二天再来午门下跪辩论。雨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朱棣在城楼上不愠不火地看着。官员们冒雨下跪,不依不饶地争论着。这场景看起来有点滑稽,然而中国的中世纪的政治,便是在这种滑稽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朱元璋于1368年创立大明王朝,虽然定都南京,但似乎从一开始,朱元璋就觉得南京不是很合适。因为它偏安江南

,对控制辽阔的北方十分不利。洪武元年,朱元璋下了一个诏书,言道:"江左开基,立四海永清之本;中原图治,广一视同仁之心。其以金陵、大梁为南、北京。"大梁即今天的开封。朱元璋出于战略考虑,提出设南、北两个都城。还有一说就是袭汉唐的旧制,将长安(今西安)列为都城。朱元璋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完成不了首都北迁的任务,便将希望寄托在懿文太子身上。谁知懿文太子早夭,定都关中的计划落空。方孝孺的《懿文皇太子挽诗》写道:"相宅图方献,还宫疾遽侵......关中诸父老,犹望翠华临。"讲的就是太子曾去西安做迁都前期筹备工作的事。    自秦开始,中国历朝的首都,大都建在北方。宋之前,长安、洛阳、开封都曾做过都城。其中以长安的时间很长。南方如金陵、杭州、扬州等处,亦曾做过都城。奇怪的是,在南方建都的王朝,大都短命。而都于北方者,大都国祚长久。这皆因在漫长的历史中,以农耕文化为主的汉文明,始终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的冲击。在冷兵器时代,汉人的温文尔雅怎抵挡得住"胡人"的铁马金戈。建都北方,主要是为了抵御异族的入侵。    朱元璋灭元之后,却没有将元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直接定为首都,仍然选中金陵营造他的皇城。这大概是因为朱元璋出生淮右,而且骨子里头视"胡元"为异端,因此对元朝的都城从感情上厌恶。但是,从洪武二年起,他就对定都金陵产生了动摇。朱元璋的迁都念头,虽然从没有打消过,但也从来没有真正实行过。为解决西北和东北的异族入侵,他不是采取迁都北方就近指挥防御的办法,而是改用"封王"制,即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北方各边,担负起剿抚夷狄的任务。关于这件事,郑晓的《今言》有载:    国初都金陵。以西北胡戎之故,列镇分封,似乎过制......今考广宁辽王、大宁宁王、宣府谷王、大同代王、宁夏庆王、甘州肃王,皆得专制率师御虏。而长陵时在北平为燕王,尤英武。稍内则西安秦王、太原晋王,亦时时出兵,与诸藩镇将表里防守。    北方,包括东北和西北,都有虏患。朱元璋于此分封九个儿子,统兵御虏。天下的军权,多半都在自己的儿子们手上,所以,生性谨慎的郑晓也微讽"似乎过制"。这九位亲王,都曾经与虏敌交过手。但真正对稳定北方控制强虏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时为北平燕王的朱棣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在朱元璋的二十六个儿子中,他是很能干的一个。北京之所以成为明朝的首都,清朝继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又继之,其发脉者,就是这个朱棣。    朱棣十一岁被封为燕王之后,朱元璋安排他同另外几个未成年的藩王一道回到老家凤阳读了几年书。他二十一岁就藩,所谓就藩,就是前往分封地居住。朱棣到了北平后,经常率兵从这里出发,到东北或西北与"戎虏"作战。多年的沙场生涯,培植了他君临天下的胸襟。他的父亲朱元璋驾崩之后,传位于太孙朱允炆,是为建文帝。这位年轻人斯文儒雅,但缺乏谋略与胆气。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秀才治国,同样也会弄出纸上谈兵的悲剧。因此,朱棣对侄儿登基后的所作所为,不但嗤之以鼻,而且深为不满。传说朱允炆即位的*一年冬天,朱棣在北平的燕王府邸大宴宾客,其时天寒地冻,朱棣出一上联让人对:"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在座的姚广孝应声而对:"国乱民愁,王不出头谁是主。"这好比挠痒痒挠到了正处,一直有夺位之心的朱棣听罢大喜,便暗地里进行着夺位的准备。    不管怎么说,朱棣夺位是为"篡",情形与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差不多,但朱棣给自己篡位下的定义是"靖难"。那些跟着他从北平打到南京的将佐,个个都变成了靖难功臣。   &n bsp;朱棣夺位成功,改年号为永乐。在其执政期间,做了几件大事。如派遣太监郑和下西洋,编纂《永乐大典》等,还有一个很大的政绩,便是迁都北京。    北京在唐代之前,一直属于幽州。赵宋政权期间,辽国占据燕云十六州,北京在其内。经宋一朝,北京一直为少数民族的政权所控制。公元938年,也就是辽太宗会同二年,幽州改为南京,亦称燕京。金与宋共同灭辽后,金占据燕京,直到金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定都于此,改名中都。元世祖忽必烈先灭金,后灭宋,建立统一的元朝,分裂了数百余年的国土再度统一。忽必烈再次更名为燕京,到了至元元年(1264)又恢复中都称号。后来于此扩建皇城,改称为元大都。    元朝国祚短暂,不到一百年,但对于北京的建设,却是功不可没。有一个叫刘秉忠的汉人,既当过和尚,也当过道士,还精通《周易》,因此得到忽必烈的信任。1256年,他受命在滦河上游修建开平城。他在建城中显露的才华深得忽必烈赏识。于是在1267年刘秉忠再次被任命为元大都的营缮官,即建城总指挥。1276年,元大都建成。这一年,南宋都城临安(杭州)陷落,赵宋政权灭亡。    据张清常先生考证,刘秉忠并非纯儒,又得蒙古族皇帝信任,所以他敢突破旧制,提出独特的建城方案,当时民间都知道刘太保(秉忠)设计的章法是哪吒城。哪吒是佛教传说中的护法神之一,又称哪吒太子。刘秉忠把元大都设计成长方形。如果从高空俯瞰,会发现元大都形似三头六臂双足蹬着风火轮的哪吒形象。    洪武元年(1368)闰七月,元顺帝弃元大都逃走。八月徐达攻入城中,改大都为北平府。永乐元年(1403),朱棣改北平府为北京。    朱棣迁都北京,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北方虏患不绝,建都在北京,便于就近制御。当然,西安、开封都可选择,但朱棣在北京住了二十多年,对这里有感情。而且,到了明朝,西北的少数民族如匈奴、回纥等都已式微,而东北地区的契丹、女真、鞑靼都仍存在着骚扰中原的能力,对付东北的"虏患",北京显然比西安更具有地理优势;第二,由于"靖难"之役,朱棣在南京杀人太多。建文帝的支持者,多半是江南士族,朱棣对他们大开杀戒,因此结怨于江南。再继续呆在南京做皇帝,已经失去执政基础。因此他从取得皇位的那一天起,就有了迁都的打算。    迁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是北京经过元末的战火,毁坏严重,重建皇城,并非朝夕之事;二是初登皇位,立刻提出迁都,会让人误会他"胆怯",而不敢在南京皇宫内号令天下;第三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北京定为首都,所需钱粮,还得仰仗江南,以当时的运输条件,这也是个不易克服的困难。    不过,朱棣委实不喜欢南京,从永乐七年开始,他让太子留在南京监国,自己时时跑住下来。当时的情况是南京仍作为首都,而北京则成为行在。实际上,早在永乐四年,朱棣就开始了北京的建都工作。    据传,明北京城及皇宫的设计者是姚广孝。这个姚广孝同元朝的刘秉忠一样,也是和尚出身。所不同的是,姚广孝到死也没有还俗。    姚广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和改建北京城。他没有保持"哪吒城",而是按儒家的观点,把北京建成一座方城。而皇城(紫禁城)则在方城的正中央。    北京城的建设,整整进行了十五年。这期间,为配合迁都,朱棣做了两件事,一是从江南各地向北京大量移民;二是疏浚运河,打通南北的运输干线。据记载,洪武三十年,通过海运由南输往北方的粮赋只有七万石,永乐六年,就增至六十五万石。永乐十二年,由运河 输往北京的粮赋增至五十万石,另还有四十万石由海运输入。到了十六年,由运河输往北京的粮赋就已高达四百六十万石。    当北京的财赋供给与人口都不成问题时,朱棣就发出迁都的诏令。北京不再是"行在"而变成了首都,南京则变成了留都。    迁都的正式实施是在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此前,朱棣封赏所有参与都城兴建的人员,其中有一个苏州匠人蒯祥,封为工部侍郎。如果说姚广孝是明北京城的总设计师,这个蒯祥就是总工程师了,所以功劳很大。    迁都很初的几年,围绕该不该迁都的问题,一直争论不断。朱棣为了压制反对派意见,杀过几个人,包括前面提到的萧仪。     自从萧仪死后,朱棣再没有为迁都的事杀过人了。这是因为那一次雨中跪辩,所有的部院大臣与科道言官都看清了朱棣的决心:迁都不容置疑,哪怕老天爷震怒,再雷劈十座奉天殿,朱棣也决不会把金銮殿搬回到南京去。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朱棣死。他的儿子仁宗继位。次年改元洪熙。仁宗同他的爷爷朱元璋一样,喜欢南京,登基之后,他决定把首都再搬回南京。但刚有这个想法,他就死了,在位还不到一年。仁宗的儿子宣宗继位,他是朱棣生前很喜欢的皇太孙。宣宗同朱棣一样喜欢北京,于是更改父皇的旨意,作出了暂不迁都的决定。这个"暂"字是为了给父皇一个面子,其实宣宗压根儿就不想迁都。    所以说,某一个地方的兴衰,的确与政治家的决策有很大的关系。如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市,该城是张居正执政期间,为开放边境贸易而倡议修建的"板升"城;再说今天的深圳市,如果不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恐怕至今还是保安县的一个小渔村。北京城的运气非常好,一是碰到了忽必烈和朱棣这样两个皇帝,对它情有独钟;二是负责修城的刘秉忠与姚广孝,都是非常有见地的设计师,没有他们,北京城不可能有令世界瞩目的帝京气象。当然,仁宗的短命也是北京城作为首都得以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他再活十年,北京城会是怎样的命运,就很难说了。第11个、风流妇人小周后

     明月暗飞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小周后的形象因李煜的这首《菩萨蛮》而被定格在那个偷欢的夜晚。

    那是一个月黑风轻的晚上,她手提着鞋子,只穿着袜子,采着小碎步,心跳加速,蹑手蹑脚地赶着去偷会情郎。

    煞是风流可爱的小妇人。小周后是典型的江南美女,钱塘人士,娇柔玲珑,婀娜多姿。她和姐姐大周后先后成为南唐李后主的皇后。

    小周后和李煜初遇时,只是个花季少女,而姐姐大周后已卧病在床。李煜对小周后一见倾心,情不自禁,两人瞒着重病在身的大周后,偷偷幽会。和许多花前月下的故事一样,幽会的地点就在后花园。

    偷情的刺激使李煜的诗情澎湃,为小周后写下了多首赞美诗。这些诗词充满香艳之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她的柔媚与多情。当大周后知道这一切后,又妒忌又气愤,竟撒手人寰。大周后去世后,小周后顺理成章地和李煜结了婚。

    李煜显然是投错了胎,明明是个风流才子,却偏做了一国之君。而小周后更是不问政治,不谈国事,不讲权术,也没有像某些贤德的皇后那样,用心良苦地去劝戒夫君要励精图治。她只是一心一意地做个幸福小女人。喜欢把生活艺术化的李煜和追求小资情调的小周后还真是天生一对。夫妻俩守着幸福,甜甜蜜蜜地过着才子佳人的小日子。

    作为李后主很宠爱的女人,小周后俨然是南唐的时尚教主。她偏爱绿色,常常一袭碧衣,飘若仙子。青碧色很快就成为南唐的流行色,上流社会的女人们都纷纷穿起绿色衣服。有一富人,印染了一匹绉绢,晒于苑内,夜间忘了收起,为露水所沾,第二天一看,颜色却更加鲜亮。李煜与小周后见了,一齐称美,称之为“天水碧”。于是妃嫔宫人,就纷纷收集露水来染布。

    李煜一生有两大爱好,其一是文学艺术,其二是女人。他不仅诗词造诣高,对女人的服饰妆容也是颇有研究,甚至还亲自打造了一款“百花妆”。他用茶油花子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花饼。并让妃嫔宫女淡妆素服,缕金于面,用这花饼装点在额上。

    小周后和现在的许多小资女有一个共同喜好,就是焚香。而且一样喜欢DIY,自己琢磨,自己动手制作。据说她DIY了把子莲、三云凤、折腰狮子、小三神字、金凤口罂、王太古、云华鼎等数十余种焚香的器具。焚香之时,云烟飘渺,香气弥漫,置身其中的小周后犹如仙女下凡。

    充满闲情逸致的南唐*一夫妇又潜心研究起美食,编撰了一本独具一格的皇家私房菜食谱。他们将外夷所出产的芳香食品,或烧成菜肴,或做成小点心,或熬做羹汤。据说这本私房菜食谱记录了92道佳肴,而且李后主还亲自为每道菜肴题名。试想,今日小周后要是开个美女私房菜的博客,那点击率一定排在前三甲。

    作为一个没有野心的小女人,小周后的人生追求并不高,无非是和自己喜欢的男人,过幸福的生活。可惜她和李煜并不是寻常夫妻,而李煜终究还是做了亡国之君、阶下之囚。小周后的小幸福也就此被雨打风吹去。 第12个、太子李建成:被弟弟扭曲的准皇帝

  他失败了,他没有坐上本该是他坐的龙椅。因为他遇到了李世民,一个比他在心机上要高出许多,但在品德上要差许多的李世民。   他是大唐*一位太子,也是被历史扭曲了多年的真太子。大唐创业之初,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却被几个混蛋史官一笔勾销。他礼贤下士,温文尔雅,常能提出治国良策,却被几个无耻的御用文人忽略不计。他一直得父皇赏识,被朝野上下爱戴,却因居安而不思危,终被他的弟弟所残杀。   于历史贡献,我们不敢断言他登基后会比李世民做得更好,但绝不会太差。可于仁义道德上,我们敢下定论之于李世民的矫揉造作、阴险毒辣,李建成会更磊落光明、仁者*。   诸多人认为李世民是明君,只是出于他对历史之贡献。可历史除了这些,还有更重要的。真正的王道,不掺半点虚伪的仁德,李世民永远缺少这些,而李建成天生就具备。不然,他也不会有君子之心而血洒玄武门。   历史不能假设,所以我们只能叹息地说一声:可惜了一位仁者——太子李建成。   血洒玄武门(1)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大唐太子李建成与其弟齐王李元吉正欲上朝,唐高祖的爱妃张婕妤慌张而来。她告诉建成,秦王李世民昨日在高祖面前诬陷他和元吉淫乱后宫,今日又带了诸多兵将前往玄武门。   李元吉明白,欲进宫就必须走玄武门。他所认识的李世民阴险狠毒,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况且,李世民还带着兵马。他建议太子建成:“先把你我二人兵马集结起来,然后派人告诉父皇你我生病了,看看形势再说。”   建成却道:“集结兵马倒有必要,但托病不去却不可。世民诬陷我们,我们要去父皇处说明白。倘若不去,不正说明了我们心里有鬼吗?”   太子建成在这种时候还敢于去见唐高祖,无非是因为玄武门守将常何是自己的心腹。即使世民有什么小动作,玄武门兵将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也无大虑。   两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只带了几名扈从骑马赶到玄武门。进了门,到临湖殿时,两人觉得形势不对。父皇的侍卫一个也未见。常何也不在。而且,一路行来,总觉得天上地下都是杀气。   建成道:“恐有不测。”   一向骁勇善战的元吉也感觉到了这种危机,拉着建成掉转马头正欲回东宫,临湖殿左右早闪出了李世民和诸多兵将来。元吉扭头看李世民,大惊失色。只见李世民浑身着铠甲,手挽硬弓,骑在一高头大马上,俨然是两军对垒时的装束。元吉一面叫建成快跑,一面向世民开弓放箭。但因为过于紧张,力道不够,准度又失,三箭皆未中。元吉拍马就跑,李世民却并未向他放箭,而是把弓对准了李建成。一箭射去,李建成应声落马。   李元吉见建成落马,扭转马头欲救,旁边又闪出李世民的爪牙尉迟敬德和七十余骑来。元吉曾是这个爪牙的手下败将,此时一见,更是慌乱非常。一不留神,被对方射中坐骑,跌落尘埃。李世民趁势拍马过来践踏之,不想被树枝扫落马下。元吉大怒,上前揪住李世民,拔出长剑,可惜李世民浑身铠甲,无处下手。元吉抢过李世民的弓来,对着笨拙的李世民当头罩下,想要勒死他。谁知尉迟敬德赶到,手起刀落。元吉紧随着太子建成而去了。   在这一弑太子过程中,建成带来的扈从大部分被杀,只有几人逃出了玄武门,赶到东宫报信。翊卫车骑将军冯翊与冯立得知建成已死,痛哭叹息道:太子生前待我等不薄,此刻正是报恩之时。遂与领副护军薛万彻、谢书方率领东宫、齐府精兵两千人飞驰玄武门。   李世民早已安排张公谨关闭城门,两千精兵不得入,放箭万支。掌握玄武门卫兵的敬君弘开城门与翊卫车骑将军冯翊与冯立大战,瞬间被杀。守门兵与东宫精兵战多时,喊杀声惊天动地。领副护军薛万彻主张去攻打秦府,来个釜底抽薪。李世民张皇失措,令尉迟敬德举起建成、元吉二人首级,东宫兵将见 大势已去,大部分逃散,但仍有小部分士兵在奋力攻门。   李世民令爪牙尉迟敬德手持长矛,去见唐高祖。高祖大惊失色,“今天谁作乱?你来此干什么?”   尉迟敬德不拜高祖,紧握长矛:“太子与齐王作乱,已被秦王诛之。秦王怕惊动陛下,派我来保护你。”   高祖长叹,问一向支持李建成的大臣裴寂:“事情想不到真发生了,现在该如何是好?”   裴寂不答。因为恶棍尉迟敬德的长矛闪烁着带血的光。   早被李世民收买了的大臣陈叔达恬不知耻地接口道:“建成与元吉无功于天下,常嫉妒秦王大功,今被秦王诛之,实是人心所向。陛下现在如果能将国事交于秦王处理,就没有事可发生了。”   尉迟敬德又道:“现在外面仍有东宫与齐府乱贼顽抗,请陛下降手书,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   高祖在心里讲,我不答应行吗?你不给我一矛?   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的头颅血已滴尽,李世民在玄武门下脱掉战袍,去面见唐高祖。高祖前后左右之卫兵早被李世民在埋伏之前铲除,李世民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那一天无论如何都应该让后人记得,因为本应该是大唐天子的太子李建成用血染红了玄武门的城墙。   三天后,李世民称太子。两月后,李世民称帝,将李渊视为太上皇。   武德九年(626年)发生的玄武门兵变并没有随着建成太子的血迹而消失,自这次玄武门兵变后,大唐又发生了三次宫廷政变。或许把这一切都归罪于李世民,似乎有些不仁道,但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公元705年,已82岁高龄、病危的武则天躺在床上等待死亡的来临。她的男宠,两个奸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乘机谋反。是时,皇太子李显,宰相张柬之、崔玄韦率领五百羽林军闯入玄武门,将张氏兄弟斩首,并收拾了二张的党羽,把诸多脑袋割下来,挂在城墙上示众。此次政变表面看起来是李唐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天下,但其本质仍是谋反。因为当时武则天还没有死呢。   两年后,也就是公元707年,皇太子李重俊和羽林将领李多祚率领三百羽林军直向皇宫进发。李重俊是唐中宗李显第三子,后宫所生,公元706年秋,被立为皇太子。其性情刚果,没有贤能的老师指教,办事没有行为准则。其时,大臣武三思以韦后的势力,欲图不轨,但害怕太子的势力。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娶安乐公主,经常唆使安乐公主凌辱重俊,以不是韦后所生而呼为奴。并数次劝公主请求中宗废重俊为王,而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李重俊自然忍受不了这样的羞辱,于是就有了神龙三年(707年)七月的玄武门之变。这次政变把武三思与武崇训和其党羽十余人当场杀死,但李重俊并不满足,他又命令手下分兵守卫宫城诸门,亲自率兵追至肃章门,斩关而入,追杀韦庶人及安乐公主。上官婉儿、韦庶人及公主遂拥中宗李显驰赴玄武门楼躲避。   李多祚领兵至,欲突玄武门楼,守卫兵卒拒挡,不得进。这时,李显向下面的士兵大叫:“汝并是我爪牙,何故作逆?若能归顺,斩多祚等,与汝富贵。”众将士一听,立即倒戈。李重俊是以大败,率部属百余人逃出京城,在鄂县西十余里休息时,被部下杀死,并把首级献于朝廷。   三年后,公元710年,一直把武则天当作偶像的中宗李显的韦皇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中宗,立中宗第四子李重茂为少帝,把自己封为韦太后,并临朝御政。不久,睿宗李旦第三子李隆基率羽林军入玄武门杀了韦太后以及安乐公主。   玄武门,仿佛成了唐朝宫室的恶魔。又仿佛成了宫廷斗争的擂台。如果谁想不仁不义,就上台比试比试。更或者是,建成太子的冤魂一直在那里飘荡,招来更多的冤魂和一些早就该死的人。   建成大功不可没(1)   作为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在唐帝国未成时所立功勋是卓著的。可以这样讲,如果李渊没有建成,就很 难成为唐高祖。也就是说,有了李建成才有了后来的唐帝国。   隋朝末年的政局不稳和社会上风传的“李氏当为天下”的谶语让太原留守李渊在踌躇满志的同时也惊恐不已。他称得上是一位具有真知灼见的政治家,在留守任上,他的眼光与胸襟都是隋朝其他大臣所不能比拟的。   他早有反意,但当天下已难以收拾,谶语人人耳熟能详的时候,他的准备还不充分。隋文帝已经对朝中几位姓李的大臣起了疑心,并且逼反了李密。作为太原留守的李渊自然也逃不过去,他很怕被隋文帝杀死。于是,称病不去京城就成了他那时经常玩的把戏之一。   他先让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于河东和晋阳密结各路英雄,收罗人才以备起兵。当时李世民不到二十岁,阅历不如李建成,性格更不如李建成“仁厚”,所以,李渊把大宝都押在了河东李建成的身上。李建成在河东独当一面,后来又参与了太原起兵密谋,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容不得半点怀疑。   公元617年,隋太原副留守的脑袋被李渊砍掉,李渊宣布正式起兵反隋。一个月后,李建成奉命从河东风尘仆仆赶回太原,就起兵后的战略制定和组织工作与李渊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协商。   从这时起,李建成为大唐的建立浴血沙场,创下了赫赫战功。从太原起兵到攻占隋都长安,唐军进行了数次惨烈的战役,其中决定性战役的总指挥都是李建成。   *一场大仗的对手是西河郡丞高德儒。是时,李建成引兵攻西河郡,高德儒死守。李建成与士兵同甘苦,深得民心,很快便活捉了高德儒而结束了战役。   平定西河郡后,李渊建大将军府,组建三军。以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左三统军。七月,李渊率军三万离太原西进长安,隋朝西留守代王佑派隋名将宋老生领精兵两万守霍邑,又派大将军屈突通守河东。两人互相照应,相约一方受攻击,一方必救。   适逢阴雨连绵,粮草不继,又有消息来说北方突厥与割据势力刘武周将乘虚袭击太原,人心惶惶。李渊依裴寂等人建议,欲退兵太原,再图后举,但李建成却苦谏,李渊只好作罢。   二十八日,太原粮草运到。   八月初一天气转晴,李渊命晾晒铠仗行装。   初三清晨,李渊即率轻骑借浓雾掩护,沿傍山小道直趋霍邑。   为防宋老生闭门固守,李渊采纳建成用轻骑诱其出战之计,亲率骑兵数百至城东,命建成、世民各率数十骑,逼至城下辱骂,以激怒宋老生。并将士卒分十余队由城东南向西南佯动,造成攻城假象。宋老生大怒,亲率三万大军从东门、南门出战。这样正中了李建成之计,经过激战俘获了宋老生。   夺取霍邑后,李建成统领一路军马,屯永丰仓,守卫潼关,防御屈突通和李密入关,占据永丰仓粮饷基地,李建成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大败屈突通,保住

西安癫痫病

那个医院治癫痫病好

郑州治疗儿童癫痫病的医院

黑龙江治癫痫病哪家好

北京哪个医院治癫痫好

热门栏目